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95后”能否轻履上大学
·芭蕾舞者生活场景精致起舞
·小学180名新生11对双胞胎
·国考:大胜靠德 常胜靠心
·北京学生上网成瘾大学生最高
·13岁少年拦路抢劫 家长蹲点擒获
·师生共论“今天需要怎样的大学”
·青少年团伙抢劫被擒 最大19最小16
·广西柳州300万元无息贷款扶持大学生村官创业
·脑瘫女孩用鼻尖创作60万字
·有关学姐学长的奇葩记忆
·教育部全面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
·“甜蜜”的负担?
·在家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叛逃”
·七旬老教师带孩子朗读经典八年
“闹钟爸爸”舐犊情深.jpg
W020130814595557751242.jpg
read_image.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小学在家上 中高考是个难越的坎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为人父母
http://www.youth.cn   2013-08-26 11:21:35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在家上学集中在小学阶段 中高考还是个难越的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采取网络调查问卷、QQ群统计和“在家上学联盟网”统计三种数据收集方法对在家上学进行调研,分析了我国在家上学的一些现状:

  中、高考是个难越的坎儿

  选择出国留学的最多

  调研报告显示,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为广东、浙江和北京。这可能与这些地区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开放有关。

  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至10岁之间,6岁的孩子最多(12.18%),17岁最少(0.51%)。可见,在家上学的孩子主要处于小学阶段,较少处于初高中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考、高考仍是我国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难以逾越的“坎儿”。

  此外,调研显示,多数在家上学的孩子喜欢该学习方式,其中43.02%的孩子非常喜欢,38.55%的孩子比较喜欢;家长认为在家上学孩子的各方面能力都处于中上等水平,可谓家长孩子皆大欢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后孩子的打算,多数家长选择“继续在家上学”,分别占45.25%和41.90%。对于高中毕业后孩子的打算,选择“出国留学”的家长最多,占35.75%;其次是选择“参加高考,进入大学学习”,占34.08%。

  家长多具高学历

  近半家庭由妈妈负责学习

  实施在家上学的被调查家庭中,45.81%的家庭主要由母亲负责孩子在家的学习,24.58%的家庭主要由父亲负责,24.02%的家庭由父母一起负责,还有1.68%的家庭由家庭教师负责。可见,母亲在教育子女方面担任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实施在家上学家庭的家长多数具有高学历,其中75.42%的家长有着大专及以上学历,这可能与其需要在较大程度上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有关。从职业来看,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63.13%的职业是企业职工、专业人员(如教师、医生、技术员等)和自由职业;其中专业人员比例最高,占32.40%。

  那么选择在家上学的家长是否都一定“有钱有闲”呢?21世纪教育研究院调研发现,被调查实施在家上学的家庭月收入主要集中在2万元以下和5万元以上高低两端,其中月收入1万元以下的家庭最多,占56.73%。

  鉴于在家上学有一定成本,低收入家庭可能是由于某种客观原因而不得不选择在家上学,高收入家庭则可能是出于追求更好教育而主动选择在家上学。在时间投入问题上,多数家长认为父母不需要全职,占到56.42%。记者 梁建伟 整理

  (来源:

 
 

编辑: 梁妆妆(实习生) 来源: 钱江晚报
 
http://www.youth.cn/wrzn/wrfm/201308/t20130826_3774807.htm
小学在家上 中高考是个难越的坎
gb2312
相关资讯
· 在家上学也是一种教育选择
· 在家上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叛逃”
· 玩是学习也是孩子的一种权利
· 八成“双非”儿童拟赴香港上学
· “后高考时代”
· 女生高考结束后自己开“补习班”
· 复读生高考进错考场语文零分
· “95后”能否轻履上大学
· “甜蜜”的负担?
· 蹦床游戏摔残疾家长也需担责任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