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爱心接力救藏娃
·荷兰儿童如此上学全球最幸福
·教师节拟改期惹争议
·家长为幼女买下幼儿园
·学前教育有望写入教育法
·大学迎新雷人标语盘点
·19名清华大学生投笔从戎
·中国式放学
·我国划出师德红线
·儿童频受伤害社会需要检讨
·“读书无用论”是个伪命题
·15岁男孩考入名校本硕博连读
·“95”后新生的大学梦
·新鲜第一天
·乡村医生养老待遇不得低于低保
留守儿童暑期心声:快点开学.jpg
他们用扁担挑起“空心”农村.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用“心”照亮聋哑孩子人生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为人师长
http://www.youth.cn   2013-09-06 10:34:00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走近楷模2013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系列报道

  23年用“心”照亮聋哑孩子人生

  ——记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特教教师杨小玲

  杨小玲为孩子们做舞蹈动作示范。(资料图片)

  用博爱诠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用智慧点燃学生的希望,为学生成人,为家庭减负,为社会分忧;用真诚与爱心、汗水与智慧,为残疾孩子撑起一片蓝天。——杨小玲

  对于生活在无声世界的聋哑孩子,她是灯塔,不仅照亮了他们寂然落寞苦苦求索的道路,更点燃了他们勇敢追求人生梦想的希望。因为她,冷冰冰的无声世界变得温馨而有爱。

  23年,她坚持每天下班后为聋哑学生训练舞蹈3个半小时,相当于多工作了10年;她创新独特的聋舞教学方法,为湖北乃至全国聋哑舞蹈教学借鉴;她培养的500多名舞蹈队学生中,《千手观音》领舞邰丽华征服了亿万观众,3个月大就失聪的蒙蒙美丽绽放在北京残奥会的舞台上,8名学生登上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璀璨的舞台,更多的孩子上了大学继续深造,或走上社会正常就业。

  她,就是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特教教师杨小玲。从青春到不惑,她把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这群特殊的学生。回望来路,她说自己最大的骄傲,是没有辜负聋哑孩子用尽全力叫出的那一声含糊却动人的“妈妈”。

  因爱结缘,无悔挥洒青春岁月

  1990年初夏的一个下午,18岁的杨小玲和3名同学一起来到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透过窗户,她看到一群孩子在教室里跳傣族舞。孩子们的动作很僵硬,谈不上任何美感,但他们眼睛里透出的一股子认真劲儿让杨小玲动容,她的眼泪刷地一下就下来了。

  这个武汉市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尖子没有想到,就是这段无声的舞蹈,让自己跟聋哑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一年,杨小玲从师范学校毕业,那时毕业生包分配,再加上杨小玲的体育特长曾给母校实现过零的突破,学校领导对她说:“武汉市的小学、幼儿园,随便你挑!”但是,杨小玲只郑重地填了一个志愿——武汉市第一聋哑学校。

  “是他们的坚持和对生活的希望感染了我,我要帮他们做点什么。”杨小玲坚定地说。

  刚当教师,杨小玲不懂手语,完全不知道如何跟学生交流,排练舞蹈时不知怎么讲解节奏和动作要领,更不用说表达音乐的内涵。她只能一次又一次地给学生示范,一节课下来,自己弄得汗流浃背,学生还是没能掌握好动作。回到办公室,她难过地趴在桌上哭了。

  擦干眼泪,工作还得继续。为了尽快学会与孩子们交流,杨小玲除了背手语书,还以学生为师。操场上、食堂里,孩子们私下“聊天”,杨小玲看不懂,就主动向他们请教,孩子们都很喜欢教杨小玲这个勤奋的“学生”。就这样,杨小玲一步步走进了手语的世界。

  在聋校,交流的障碍还只是第一道门槛,困难远比她想象得要大:音乐再悠扬,学生听不见;节拍再鲜明,学生也感受不到;所有的舞蹈术语,必须“翻译”成肢体语言;节拍和口令,只能用手势传达,站在这群孩子中间,杨小玲突然觉得自己像个“外星人”。一曲简单的《采蘑菇的小姑娘》,原本以为只用一节课就可以教完,结果她用了5节课效果仍不理想,一个踢腿动作就高低不齐,严重的挫败感让她想打退堂鼓。

  一天深夜,杨小玲路过学生宿舍,发现灯还亮着,从门缝往里看,原来是4个小姑娘正在苦练踢腿动作,4条腿同时抬起,坚持、再坚持……抬在半空的腿发起抖来,小姑娘们仍努力咬着牙。

  杨小玲扭过头又哭了。这一幕让她坚定了留下来的决心。可是怎么样才能让聋哑孩子感受到节奏?杨小玲苦苦思索,直到有一天偶然看到舞蹈室里的大鼓,她忽然眼前一亮,顿时有了主意:鼓声震动,通过地板传递到孩子们脚心——孩子们第一次“听见”了节奏,眼里放出惊喜的光。

  学生们从此喜欢上了舞蹈课。为帮助学生理解,她把音乐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为实现动作整齐,她自创呼吸传递法;为尊重残疾学生个性差异,她探索出无限沟通法……杨小玲的热情投入,点亮了孩子们对生活的希望。

 
 

编辑: 张逸群(实习生) 来源: 中国教育报
 
http://www.youth.cn/wrzn/wrsz/201309/t20130907_3838465.htm
用“心”照亮聋哑孩子人生
gb2312
相关资讯
· 脑瘫女孩用鼻尖创作60万字
· 少女抗争记
· 武汉贫困儿童上幼儿园可申请补助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