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父母子女打响“网络侦查战”
·大学生记者走进镇海炼化
·大学生设计“分手神器”
·小学生减负方案下月正式发布
·重庆高校"智"迎新同学
·年近古稀夫妇无奈囚儿30年
·大学迎新标语新颖雷倒众生
·娘俩暴风雨中20分钟勇救十人
·爷爷因琐事与6岁孙子不合将其砍死
·快开学了,“小候鸟”飞向何处?
·“毕业吻”是最美好的情感教育
·脑瘫超毅力“写”出60万字自传
·小候鸟返乡
·幼鸟坠地死亡 鸟父母守护啄赶路人
·浙江最美快递哥:拯救溺水男童
“闹钟爸爸”舐犊情深.jpg
W020130814595557751242.jpg
read_image.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父母子女打响“网络侦查战”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最新关注
http://www.youth.cn   2013-08-24 09:05:00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新华网济南8月24日电(记者萧海川 高洁)“在线对其隐身”“设置分组权限”“设置黑名单”“设置密友圈”……不少年轻人将这些在虚拟空间的“斗智斗勇”运用到了极致,为的是避开父母对他们的“网络侦查”。

  随着“网络微社交”时代来临,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群体将人际交往转到了智能手机里,微博或微信朋友圈成为便捷地书写心情、维系人情的场所,不甘落伍的“60后”“70后”父母也纷纷加入进来,期待在网络微平台和孩子有更多的交流。

  突破时空限制的留言互动理应让父母与孩子靠得更近,孩子们却“不买账”。

  “我知道他们是关心我,出于善意,但是这种时刻的担心让我不自在,拉黑他们怕他们生气,我只好在微博微信设置密友圈,把他们屏蔽,这样我发什么他们就看不到了。”今年刚满17岁的高中生何宁宁在爸妈的多次“请求”下,加了彼此的微博微信,如今的情况却让她“感到后悔”。

  “天天被爸妈分享的一些养生文章、心灵鸡汤的故事刷屏也就忍了,但我不能忍受我一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不厌其烦地询问情况。”何宁宁说。

  不少“80后”子女对记者表示,网络微社交场所本是属于同龄人的聊天空间,有着特殊的受众,父母的积极参与反而“破坏”了同龄人的圈子。对此,不少父母表示“很受伤、很委屈”。

  “关注孩子的社交网站跟偷看孩子日记的性质不一样,我只是想看看孩子在关注什么。再者,我也害怕孩子在社交网站透露太多个人信息,想把一些有价值的文章和信息顺手分享给孩子。”何宁宁的爸爸告诉记者,因为工作关系不能陪伴在孩子身边,希望在网络微平台能多和孩子交流。

  今年大学刚毕业的李珺瑶告诉记者,她的父母都是“60后”,一家三口都喜欢用微信、微博等网络社交工具,“父母想通过社交软件及时关注子女动向可以理解,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不同兴趣点,有时候打再多的字,倒不如多打打电话来得更切实。”

  有专家认为,在网络微平台,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容易流于表面,最终与沟通目的背道而驰,造成亲近不足,疏远有余。

  “网络时代,家庭沟通不畅,症结不是使用哪种技术工具,而是沟通内容与技巧的缺憾。”山东大学社会学教授王忠武认为,父母与子女在网络微平台的沟通障碍正是现实生活沟通不足的反映。

  “两辈人在虚拟世界中的沟通障碍,还是要回到现实世界面对面地解决。家长要避免给孩子留下无所不在的印象,要保持一定距离。”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所所长涂可国说。

 
 

编辑: 张逸群(实习生) 来源: 新华网
 
http://www.youth.cn/wrzn/zxgz/201308/t20130824_3767039.htm
父母子女打响“网络侦查战”
gb2312
相关资讯
· 孩子越大越爱顶嘴?
· 八成“失足”孩子来自外地渴望帮助
· 老师“妈妈”:给孩子更大的舞台
· 不一样的"带孩子上班"
· 入园第一天
· 暑假将结束小心孩子“暑假病”
· 出国前如何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性教育
· 靠什么斩断伸向孩子的魔爪
· “熊孩子”背后的“熊家长”
· 巧妙实用 这些孩子的发明不简单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