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生命绝响能否叩开正义之门
·好人陈妈妈:50年捐款超170万
·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性引质疑
·母亲的意义
·《母亲》揭幕俄罗斯电影节
·妈妈,您的爱我用歌唱回报
·“孝心中国”邀您书写孝
·嘉兴:民工子女微心愿
·子女应理解老年人补偿性消费
·子女应多给予老人关爱和陪伴
·寒门学子边上课边帮父母卖山药
·回老家和父母一起照张全家福
·老母留遗书出走 儿女应多关爱老人
·黄晓明助阵“常陪父母看电影”
·长假结束“离乡族”难舍亲情
U020120415591945911089.jpg
六个子女赡养不起一个父亲?.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高淑珍和她的爱心小院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孝亲故事
http://www.youth.cn   2013-07-27 11:09:00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高淑珍是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洼里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妇女,支撑起了一个拥有39个残疾孩子的大家庭。这些或脑瘫、智障或肢体有残疾的孩子在高淑珍家的小院里免费读书,免费吃住。人们不禁要问,高淑珍到底是何人物?这些孩子都是怎样回事?事情还得从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开始讲起。

    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重度类风湿,高淑珍带儿子辗转北京、天津、大连等地的多家医院,命虽保住了但最终还是落下了残疾。转眼到了该上学的年纪,高淑珍心疼儿子上不了学,大女儿王国光心疼妈妈心里难过,便退了学亲自教弟弟念书。一个也是教两个也是念,高淑珍抱着这样简单的念头便把附近村里的残疾孩子都集中起来,在家办起了学校。

    1998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当时只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从此,附近其他乡镇的家长们听说洼里村有个大好人,也纷纷把孩子送了过来。

    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她说:“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

    在她的感召下,严文杰、王利忠、任丽华等来自各地的一批批志愿者走进了高淑珍的家中,当起了爱心志愿者,投入到关爱残疾孩子的行动当中。他们没有薪水,义务教授孩子们知识,和孩子们一口锅里吃饭、一个房顶下睡觉,把青春和爱心无私地给了这些孩子,演绎了一曲爱心接力、无私奉献的动人华章。

    从20123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及新闻频道《走基层》专栏持续播出系列报道《爱心小院蹲点日记》以来,来自全国的志愿者、好心人,各地的企业、媒体纷纷送去各种物资,孩子们的居住条件和学习环境都有了很大改善。记者采访期间,高淑珍一直眼含着泪水,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各位好心人,没有你们就没有小院的今天,对我的帮助真的太大了。”高淑珍说:“我总对着孩子们说,要知道感恩,以后如果挣了钱还要帮助其他贫困地方的人。”爱,就在这小小的院子里传承下去。

   十几年如一日对这些残疾孩子的照料关爱让我们为之动容,一位大字不识的农家妇女,为我们演绎了大爱无疆。

 
 

编辑: 梁妆妆(实习生) 来源: 中国文化传媒网
 
http://www.youth.cn/wrzn/xqgs/201307/t20130727_3601738.htm
高淑珍和她的爱心小院
gb2312
相关资讯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