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能不能立足的重要因素

http://www.youth.cn  2011-07-21 00:00:00  中国青年网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在我们的身体里静静地流淌,像一条并不愿意张扬的河流,潜伏着巨大的流量,一刻不停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灵,润物无声。中国乃礼仪之邦,当以孝为始。先知孝,而后知礼仪。孝悌之道,在我们的血液里生长。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心里每一个潮湿的角落;像经久不息的春风,摧开美丽的道德之花。

  在广袤的乡村,如水绵延着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在失守的城市面前,乡村依然顽固的存留着那些看似经不起风吹雨打的传统美德。在乡村,它们是那么的根深蒂固,如庄稼一样,与土地血肉相连;在淳朴的心上,它们筑起了森严的堡垒,坚不可摧。

  乡土中国,美丽生于土壤,长于乡村。耳提面命的父母之言,一字不漏地记录于案,无疑是上好的入世教科书,一代人的道德经。那是口口相传的道德经文,是感同身受的肺腑之言。

  之于城市,乡村被称之为乡野,有野蛮不晓礼仪之味。可有多少人知道,乡村的孩子最早习习的功课,就是孝顺长辈。从开口说话起,父母就谆谆教诲,路遇长辈,要笑容满面地主动招呼;长辈到家为客,要热情地端茶递水;若长辈身体不舒服,要嘘寒问暖并小心伺候。

  父母教诲,并非止乎于言,而是言传身教。以亲身例子,作为我们学习的范本。

  犹记少时,父母与祖父母一度产生罅隙,深有隔膜。父亲在兄弟们中排行老二,祖父母为维护叔父们的利益,不惜咒骂我们,恶语相向,甚至怂恿叔父对父亲大打出手,拿锄头挖我家院子的地基。

  作为晚辈,我们不免对祖父母心生怨恨。可父亲从来不曾教唆我们兄妹记祖父祖母的仇,相反是告诉我们:那些都是大人间的事,他们依然是你们的爷爷奶奶,见面了要喊他们一声。即使是他们之间不相往来的那些年月,每到祖父母生日或春节等节日,父亲必备上烟酒,送上门去。

  有那么一两年,祖父母实在欺人太盛,旁人都看不下去了,父亲依然百般忍耐。不善言辞的他掩饰不了他的情绪。我知道无论祖父母怎样地为难他,他都会继续忍耐下去。都说知子莫若父,其实知父也莫若子。我猜想在他的心中,他永远是他们的儿子,他们是他的爹娘。虽然在乡下,从来没有人对父母说过一个爱字,但父亲的沉默告诉我,他的心中是写满了爱的。

  祖母素来脾气怪异,与几个儿媳关系处理不好,经常遭到儿媳非议。以前祖父在世时还好,有个照应。可祖父去世后,她一个人生活,晚景颇为颓唐。因年事渐高,不免磕磕碰碰。不时摔跤,轻则走路一瘸一拐,重则卧榻数日。以前与儿媳多有不快,很多时候无人照应,都是母亲做好了饭菜,亲自送给她。

  鄂西山地民风淳朴,心地善良,多以德行论人品。德行是横在人们心里的一把尺,一杆秤。以它来评天下事,断邻里是非。

  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对夫妇对父母大不敬,经常对父母拳脚相交,有病不医治,无粮无水不管不问,以至于老人无所养,终饮恨而逝。结果当这对夫妇老了以后要儿子赡养时,受到了相同的“待遇”。夫妇问为何那般虐待他们,儿子答曰:你们怎么对待爷爷奶奶,我们就怎么对待你们,都是跟你们学的。

  民间讲因果报应,其实不无道理。孝心在于传承。

  在我生活的那个镇子,若是哪户人家出了一个孝子,不需多少时日,就美名远播,镇上妇孺皆知,竖为榜样;若是听说哪个人不孝顺父母,打骂父母,让父母受活罪的,人们都会加以谴责:怎么那么无德行呢?要遭天谴的。

  在那里,一个人孝不孝顺,是一个人能不能立足的重要因素。

  拳拳孝心,通古今,应天地。湖北有座城市叫孝感,就因东汉董永卖身葬父、行孝感天动地而得名。山东有座县城叫嘉祥,也因位列古代四大圣贤之一的曾子而闻名。

  曾子是著名的孝子,“啮指痛心”的故事流传至今。他著有《孝经》,不仅提出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和省身、慎独的修养观,还倡导以孝为本、孝道为先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我不曾到过嘉祥南武山南麓的曾庙,但在他《孝经》中的一言一行里,依然触摸得到宗圣温暖的心灵和博大的灵魂。我相信一座庙宇的魅力,往往来自于心灵的召唤,灵魂的救赎。

  而这座庙宇,正是一个人的胸怀。

  《孝经》,一座心灵的庙宇。召唤人行孝道,“骨肉至情深”。

 

编辑:肖楠 来源:中华老年网

返回首页>>

http://www.youth.cn/wrzn/wrzn/201403/t20140320_4894447.htm
孝顺是能不能立足的重要因素
gb2312
  •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手机青年报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1020872号-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