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绿宝宝”父母婉拒爱心款
·山东小伙骑车到云南大学报到
·北京多所大学“逼迫”新生独立报到
·中国养老将进一步向社会放权
·重庆山区儿童暑假“上烟”挣学费
·河南“摔婴”警察被立案刑拘
·16岁少女遭车碾 肇事方保释后失踪
·安徽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遗嘱公证
·大学生开学支出花掉父母4个月工资
·“早熟”童装 专家:扭曲审美观
·上海大学为家长提供免费“床位”
·15岁少年开车离家 专家:多理解
·陕西男孩街头卖唱捐助寒门学子
·车库惨剧 男婴之死谁之过?
·少年照顾妈妈撑起家
QQ图片20130813134958.jpg
QQ图片20130811134952.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用人格点亮人格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为人师长
http://www.youth.cn   2013-08-19 15:34:23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原标题:乡村教师张宏源:让孩子来上学,这个钱我出

张宏源老师在批改作业。本报记者 朱波摄

每天清晨,张宏源总是喜欢透过窗户,远望进村的路。

  那是孩子们上学的必经之路,每当成群结队的孩子,背着书包,出现在路口时,张宏源的脸上总会不经意地露出一丝笑意。

  30多年了,张宏源一次次说服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再看着学生一个个长大离开。张宏源用最朴实的办法,硬是坚持着没让一个村里的适龄孩子失学。

  在草房里开始教师生涯

  “好人”“踏实”“真难为他了”……伴着村民的介绍,记者见到了正在利用暑假修理课桌的张宏源。

  回忆往事,张宏源永远忘不了第一次来到雷洞乡的情景。

  那时的他,血气方刚。高考的失利,并未打消他考出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想法。“做个民办教师,边教边考。”带着这个想法,在堂哥的介绍下,年仅21岁的张宏源独自来到了离家数百公里远的雷洞乡厦头村教学点。

  学校只有三间草房,门窗早已斑驳开裂。起风怕刮倒,下雨成泥塘。更要命的是,孩子们压根儿听不懂普通话。

  面对这样的情景,张宏源哭了。不知所措的他,甚至不敢将实情写信告诉家人。

  “难道我就这样过一生?可我走了,这些孩子怎么办?”

  思想斗争了一夜,张宏源最终选择留下。他把十来个孩子聚到一起,在草房里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从那时起,他就坚定了一个信念:用自己的肩膀为孩子们撑起一片蓝天。

  你以命相托 我岂能辜负

  张宏源教师生涯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听不懂当地的方言。

  从手势、比划,到懵懂的理解,再到逐渐熟悉。张宏源用自己的热情和勤奋,填补着师生之间交流的沟壑。

  一次次交流,张宏源的心也一次次被刺痛。那是贫困乡中的贫困村,衣衫褴褛的村民,连基本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哪还有钱让孩子读书。辍学在家的孩子常常悄悄来到学校,躲在墙角,探着头,偷听张宏源上课。张宏源发现后,悄悄地在墙角处放上几把小凳,再把嗓音提高八度,唯恐孩子听不清楚。

  这还远远不够。张宏源要让村里所有的学龄孩子都坐进教室。

  “只要有孩子不来,我就去找他们父母。”张宏源对家长承诺,“让孩子来上学,这个钱我出。”

  一边向上级争取支持,一边拿自己有限的工资垫付。在厦头村任教的5年时间里,张宏源累计垫付书杂费500多元,相当于他两年工资的总和。

  无悔的付出获得了公平的回报。在张宏源的努力下,厦头村教学点的学生不断增加,成绩也稳步上升,1983年和1984年甚至取得了100%达标的佳绩,优于很多乡里中心小学。张宏源也因此于1985年首次获评黎平县“县级优秀教师”称号。

  消息传开,周边的村民纷纷把孩子送到张宏源的教学点读书,乡里也破天荒地给厦头村教学点增加了一个教师名额。

  1986年,张宏源考入黎平师范成教班(中专)。村里人听说张宏源要走,纷纷挽留。村里的长者甚至连夜召开会议,准备给予张宏源最高的奖励:将村里最好的一块田送给他,并帮他盖房子。

  得知消息的张宏源第二次在厦头村哭了。黔东南的大山中,地无三尺平,对于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来说,土地就像生命一样珍贵。

  “你若以命相托,我又岂能辜负?”张宏源深刻体会到那份责任的重量。

  张宏源说,其实那个时候,他就知道他的心再也不会离开。出去,只是为学到更多的知识,再回来帮助这些孩子。

  “我会回来的。”临行前,张宏源与学生们拉钩承诺。

  心在这里 才会扎根

  三年的学习转眼过去。成绩优异的张宏源,在工作10多年后终于成为一名公办教师。

  “当时,县城里不止一所小学向教育局打报告要留下张宏源。”黎平县教育局副局长邓巴斯回忆,有的甚至托“关系”,走起了“后门”。

  “我服从组织决定,但如果可以选择,我想回去。”在征求个人意见的组织谈话中,张宏源的回答让所有人都沉默了。他放不下厦头村的孩子们,放不下厦头村百姓的那段情。

  张宏源最终被分配到了雷洞乡中心小学。由于各个村教学点只有一至三年级,四年级后,厦头村的孩子也会转到中心小学。张宏源和他的学生们在三年后,再次相遇在雷洞乡中心小学。

  1992至1993学年,这是张宏源记忆中悲喜交加的年份。这一年,张宏源再度获评“县级优秀教师”;这一年,张宏源的毕业生中,第一次有人考上了大学;也正是这一年里,张宏源的双亲相继去世。

  子欲养而亲不待。张宏源感到深深的愧疚,平时因为工作忙,不能经常抽时间回家探望。父母去世后,还是因为工作忙,没有回家操办父母的后事,只能让妻子回家料理。为了还清操办父母后事所欠的债务,妻子于1994年带病南下打工,留下年仅5岁和7岁的孩子在雷洞和张宏源生活。

  时光荏苒,学校里的老师换了一茬又一茬。中专、大专、本科,张宏源说,每年县里总会分配一些年轻教师过来,学历不断提高。可是,过了两三年,一转正,又纷纷离开。因为条件艰苦,落差大,不甘心。

  “我不怪他们离开,我只是心疼这里的孩子。”张宏源说,“心在这里,才会扎根。”1997年,张宏源因为事迹突出,被评为“黔东南州优秀教师”。

  现在,每隔一段时间,张宏源都会收到走出去的学生写来的信。“老师,您好……”几乎每封信里都能看到模仿他的清秀整齐的笔迹。每当此时,张宏源心中幸福满满。(本报记者 朱 波 柳 路)

  人物档案

  张宏源,侗族,生于1957年7月23日。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现任贵州省黎平县雷洞乡中心小学数学教师。

  人物评价

  校长龙泽华:他30多年扎根瑶乡水寨,培养出数以百计的地方人才,足迹遍布乡内高山谷底、村头寨尾。现在我明白了张老师在这片土地上德高望重的原因,也懂得了我应该向他学习勤劳肯干、默默奉献的精神和态度。

  同事石仁华:我当年是张老师的学生,现在是张老师的同事,我儿子现在也是他的学生。当年我辍学在家,是他主动登门动员,让我重获希望。不计报酬,不讲得失,任劳任怨,他的人格与精神永远激励我前行。

  教师自述

  所有孩子都应该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张宏源

  我叫张宏源,1978年高考落榜后,我来到了离家数百公里的黎平县雷洞乡当了一名小学老师,转眼已35年了。

  让知识帮助孩子们走出大山是我的梦想。天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最简单的愿望。在很多人眼里,我是个真正的“保姆”,我喜欢和孩子们谈心聊天,看他们像小鸟一样可爱,也愿他们能像小鸟一样在蓝天飞翔。

  2006年一天上午,第二节课刚下,忽然教室里传来了哭声,我急忙走过去一看,一位小女孩伤了膝盖,不断地流血。我安慰她说:“不哭了,我去找药给你治伤好吗?”当时她点头答应。但我买来药后,她却改了主意,边哭边说:“我不要你的药!我不要你的药!”用手把我推开。我愣住了,心想这孩子怎么这么犟。原来她3岁时就跟爷爷奶奶住﹙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从小养成了倔强的性格,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引发她的不良情绪。我问她:“那怎么办?”她说:“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可以,但你的伤口还在流血又怎么办?”她听老师说要送她回家,就说:“那你就上药吧,你要轻一点哟。”经过这件事以后,我就成了她最信任的人、最大的“靠山”。

  我总觉得老师就是为了弥补孩子人生的空白而存在的。所有的孩子都应该享受到成长的幸福与快乐,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意义。30多年的工作中,我获得了不少荣誉称号,也经历了很多的磨难,但是我觉得,和孩子们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事。

  (来源:

 
 

编辑: 梁妆妆(实习生) 来源: 光明日报
 
http://www.youth.cn/wrzn/wrsz/201308/t20130819_3721248.htm
用人格点亮人格
gb2312
相关资讯
· 乡村教师张宏源:让孩子快乐成长
· 父母应重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
· 海南父亲杀死儿女调查
· 孩子初入园家长易现焦虑症
· 孩子交了“坏”朋友该怎么办?
· 为孩子买家具安全环保最重要
· 第六版《十万个为什么》开售
· 家长该不该带孩子去看人体艺术?
· 孩子为何说话晚
· 少年下水救同伴一同溺亡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