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生命绝响能否叩开正义之门
·好人陈妈妈:50年捐款超170万
·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性引质疑
·母亲的意义
·《母亲》揭幕俄罗斯电影节
·妈妈,您的爱我用歌唱回报
·“孝心中国”邀您书写孝
·嘉兴:民工子女微心愿
·子女应理解老年人补偿性消费
·子女应多给予老人关爱和陪伴
·寒门学子边上课边帮父母卖山药
·回老家和父母一起照张全家福
·老母留遗书出走 儿女应多关爱老人
·黄晓明助阵“常陪父母看电影”
·长假结束“离乡族”难舍亲情
马路孝子.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教师满腔热忱谱写希望之歌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为人师长
http://www.youth.cn   2013-08-07 13:32:15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今年39岁的周小和,是新余市分宜县双林镇中心学校(2011年该镇全部村小撤并入该校)的一位山区语文教师。1993年从新余师范学校毕业至今,他已从事教师事业二十年。人生中最美好的二十年,他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阵地,满腔热情倾注于农村里的孩子,用热忱的青春谱写了一曲矢志不渝的篇章。

  面对苦差欣然前往

  在双林镇中村小学任教之前,周小和是双林镇中心小学的一名教师。2000年下半年,双林镇中村小学缺少一位老师,教导主任找到周小和,希望他能担起这份责任。

  “看到教导主任信任和期待的眼神,想象着山村的孩子渴望的眼睛,我二话不说,欣然接受!”肩负这份沉甸甸的承诺,他一去便是11年,“那里住房破旧,房舍阴暗潮湿,雨天漏雨,夏天蚊虫多,冬天进风。上班回家路途遥远,交通和买菜都不方便,特别是雨天。”

  尽管条件如此恶劣,但为了山区里的学生,周小和无怨无悔。2005年10月,该校一位老师退休了,公办老师又不愿来,请来的代课老师又嫌300元代课金太少,两个星期后不辞而别,导致学校面临缺少老师的困境。周小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最后软磨硬泡说服妻子顶替空缺成为一名代课老师。就这样,妻子带着两岁半的儿子来到学校,夫妻二人齐心扎根山村,为山里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带去希望。

  关心每一个留守学生

  周小和告诉记者,农村学校中有个特殊群体,那就是父母外出的“留守学生”。这群学生与父母天各一方,别说是缺少情感交流、学习的督促引导,就连生活也无法照料,加上独生子女的娇惯和纵容,成为农村教育的盲区。

  针对这一状况,周小和不断思考并逐渐琢磨出一套适用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在班级了解每一位学生的细致情况后形成活动互助小组,让学生共同交流平时学习生活中遇见的问题与烦恼,而他也会全程参与。每个月都有学生过生日,他会在月末为本月过生日的学生买一本精致的笔记本,写上一些祝福语,课堂上把笔记本送给学生,并和全班学生一起唱《生日歌》。传统节日,他会带上点心,与学生一起品尝。每学期,他还掏出200元以上,安排学生每月与父母通一次电话,对表现有进步的学生做到每学期写一封信,并在期末期中组织“留守生”开展活动——“我向父母报成长”,让学生把情况向父母汇报,“这一切都是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孤单。”他说。

  2007年下半年,班上有位男生的姐姐由于突遭变故急需大量医药费,父母为支付昂贵的医药费而外出打工并将他寄养在离校较远的外婆家,原先成绩优秀、活泼开朗的男生一下子变得沉默寡言,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周小和带头并组织全班学生捐款,教育学生要多关心他。在周小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下,这名男生的脸上又有了笑容,学习成绩赶上来了。

  二十年教育生涯,周小和始终坚守着一腔热忱一腔爱,他眷恋山区,更眷恋山区的孩子,“我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地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上!”(大江网-信息日报 记者潘原、实习生张如霞/文)

 
 

编辑: 梁妆妆(实习生) 来源: 大江网
 
http://www.youth.cn/wrzn/wrsz/201308/t20130807_3658558.htm
教师满腔热忱谱写希望之歌
gb2312
相关资讯
· 青海出台意见:以师德为首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