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关注 | 图片头条 | 专家顾问 | 弟子规 | 为人子女 | 为人父母 | 为人师长 | 颂父母恩 | 孝亲故事 | 和谐讲堂 | 刘冰专栏 | 诵读经典 | 演唱经典 | 醒堂木
 
·生命绝响能否叩开正义之门
·好人陈妈妈:50年捐款超170万
·常回家看看入法操作性引质疑
·母亲的意义
·《母亲》揭幕俄罗斯电影节
·妈妈,您的爱我用歌唱回报
·“孝心中国”邀您书写孝
·嘉兴:民工子女微心愿
·子女应理解老年人补偿性消费
·子女应多给予老人关爱和陪伴
·寒门学子边上课边帮父母卖山药
·回老家和父母一起照张全家福
·老母留遗书出走 儿女应多关爱老人
·黄晓明助阵“常陪父母看电影”
·长假结束“离乡族”难舍亲情
U020120415591945911089.jpg
六个子女赡养不起一个父亲?.jpg
·甘建华:母爱絮语
·白亮亮:给妈妈的一封信
·马冬海:水调歌头
·程军:母亲的退休证
·颜崇道:伯愈泣杖
·一纸寂寞:有爱不觉天涯远
·李建军:父爱如山
·楼玮 斯国东:默读父亲
·曹翠:回家了
·王祥山:孝顺的滋味
·高林俊:妈妈做的打卤面
·梅子:孝亲莫等待
·刘文:真情永在 父母情怀
·郑苑文:父亲的眼泪
·廖平女:忆养娘
驼背妈妈带儿流浪

您所在的位置: 为人子女频道 >> 为人父母
http://www.youth.cn   2013-08-05 14:42:00 中国青年网  我要评论

 

  池海燕(中)带着两个儿子走出救助站,九岁的大儿子(左)比驼背的妈妈还高。记者 苏俊杰 摄

九岁的小豪哭着告诉记者,想留在广州读书。记者苏俊杰 摄

  这是一个心酸又温暖的故事。

  一边,是环市东路的大街小巷,另一边,是水荫路的广州市救助站,两个多月以来,池海燕母子三人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这一切源于去年10月的一场事故,池海燕的丈夫身亡,家里的房屋破损失修,她只好携幼子来到广州,沿街谋生。可怜5岁和9岁的两个小男孩,风餐露宿,无学可上。

  驼背妈妈一家的流浪画面每天重演,孩子们的遭遇更引来街坊们的同情。有路人送衣食,也有老师提供课余的免费教学。广州市救助站多次救助母子三人并表示,建议池海燕回原籍地,接受常态救济安排,“如果她宁愿乞讨也不愿回家,那对两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变故

  丧夫&屋漏

  先天的驼背,让池海燕刚出生便被家人抛弃,从没见过亲生父母的她在湛江廉江某女农户的抚养下长大。10年前,在刘仔村的鸡场打工时,34岁的她认识了43岁的本村人刘连,两人结为夫妻。

  去年10月前,那还是一个虽然清贫但日子尚能过去的四口之家。两夫妻种田,帮村里的鸡场喂养、清洁。丈夫再四出找些散工做,从建筑、搬运,到收废品垃圾。家庭平均月入在2000元上下,勉强维持生活。

  转折发生在去年10月23日。刘连在工地摔成重伤,3天后宣告不治。由于无亲无故,在看护危殆中的老公期间,池海燕只能每天带着两个儿子在身旁。在新民村小学读二年级的8岁的大儿子小豪从那天起辍学,与4岁的弟弟小力一起自此跟妈妈寸步不离。

  祸不单行的是,丧亲未久,母子三人蜗居的平房因多年失修在风雨中损毁严重。自感生活无着,更兼无处栖身,池海燕携子来到广州。

  日子

  救助站 华乐社区

  水荫四横路41号是广州市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环市东路华乐街社区一带是商住区,这两点一线之间,就是小豪小力兄弟俩对广州的全部印象。

  环市路上的相依背影

  早晨8时30分,吃完早餐离开救助站,在水荫路站坐上公交车,5个站后到达目的地。经过大半天的街头生活,待夜幕降临后,又原路返回救助站。今年5月中旬来到广州,至今两个多月以来,这成了他们每天的生活路径。大部分的时候,他们住在救助站,有时露宿街头。白天都在华乐街社区一带流浪。

  由于驼背,池海燕比大儿子还要矮一点。母子三人相依同行的背影,成了环市路上不少街坊熟悉的场景。

  上周五,记者跟随体验了他们一天的生活。6路公交车还没停定,弟弟小力就拉着哥哥的衣角上了车,没等妈妈投完币,兄弟俩就找了一个位子挤着坐下。下了车,坐在环市路的天桥底下,妈妈手边是两个手提袋,装着衣服牙刷等,兄弟俩每人护着一个塑料袋,里面是好心街坊送的书本和纸笔。

  热心市民的贴心关照

  “第一次是在5月中,见到他们在街头相依,很可怜。”上班族谭先生是为池海燕提供固定资助的街坊之一。他说,第一次见到他们时,兄弟俩穿着破烂短裤,光着上身在烈日下游荡。他买了3瓶牛奶送过去,从此每天上下班路过都会绕路看看他们,资助少许。

  除了手上拿着的几套替换衣服,小豪和小力身上穿着的童装都是街坊所赠。池海燕说,广州街头热心人多,送吃送穿送钱,母子三人基本能保证衣食无忧。“我最爱吃鸡翅了。”到了晚饭时间,小豪向妈妈嚷嚷着。这最爱的食物,他每周能吃上一两次。

  社区老师的免费课堂

  周五下午4时,小豪小力跑在妈妈前面,进入天胜村52号,他们最喜欢待的地方——华乐街社区服务中心。社区中心的卢老师此前跟池海燕打过招呼:可为两个孩子提供免费的假期教学。

  卢老师表示,此前经常在附近见到母子三人无处栖身,早于上周二下午,便将他们带到了社区中心安置。恰逢暑假,中心为小朋友们设置包括电影欣赏、棋艺学习、绘画入门等活动,卢老师为小豪小力也争取了这样的学习机会。一个下午的学习后,小豪和小力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幅彩色画作。“学得很快呀。”卢老师边鼓励,边给兄弟俩讲解要点。

  卢老师说,中心虽不提供食宿,但除周末公休外,池海燕母子在平日白天都可以留在那儿。孩子们能参加兴趣小组,学识字,加强与同龄人的沟通。

  出路

  回家OR流浪

  “我不要再回到那个地方。”池海燕说,老公出事后,她在老家仅能拿着每月几百元的低保,根本无法生活。

  “我和孩子都会在广州坚持下去。”池海燕说,她宁愿在广州流浪。希望借助好心人的关注,帮自己找到一份工作,维持生计。对两个孩子没学可上的担忧,她反而不以为然。

  社区老师:担忧孩子长远成长

  “她不懂得教育孩子。”卢老师坦言,工作人员发现池海燕对孩子全无教导和培养的耐心。加上流浪乞讨,小兄弟俩的长远成长难免出现偏差。

  另一更为现实的问题是,到了9月,社区中心的相关活动将结束,兄弟俩的“学业”又将中断。虽然到时可争取为小孩提供容身之所,但课外的教育毕竟无法取代正规的课堂教学。

  应池海燕的愿望,社区中心已联系上一个家庭,若雇主满意其家政表现,她有望下周找到工作。

  救助站:当地民政部门愿接收

  广州市救助站的邹科长表示,从5月底至上周五,他们累计救助池海燕母子三人20次以上,吃住洗澡等安排一应俱全。然而,紧急救助是临时性质的,救助站的最终任务是让受救助者尽快回到原籍地,接受当地的常态化救济。

  “湛江廉江的民政部门已表明,接收和救济工作均安排妥当,随时可将三人接回家。”邹科长表示,池海燕是回家还是继续流浪乞讨是她自己的选择,但“如果她宁愿乞讨也不愿回家,那对两个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标签:池海燕广州救助母子驼背

 
 

编辑: 梁妆妆(实习生) 来源: 广州日报 
 
http://www.youth.cn/wrzn/wrfm/201308/t20130805_3645526.htm
驼背妈妈带儿流浪
gb2312
相关资讯
· 好人陈妈妈:50年捐款超170万
更多新闻 进入为人子女频道
关于青网 | 联系我们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Cycnet.com,Youth.cn.
版权所有:中国青少年计算机信息服务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证050705号